學習摘要
在這個章節中,我們一起動手剖析 AI 工作流運作原理。
我們提供的 AI 工具庫是運用 Python 程式語言撰寫的,一般要跑 Python 得安裝很多東西(解譯器、套件、權限…)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,使用 Colab,它是一個 Google 提供的服務。幫你把執行環境準備好,你只要開瀏覽器 → 連線到雲端 → 依序按「播放」即可。
這樣不會卡在安裝,也不需要寫程式,非常適合課堂或第一次接觸。
在Colab教學中,主要分成三個區塊
打開教學 https://colab.research.google.com/drive/1GPllPWemvxodlIkomXqeCWXZon4_9UTF Notebook
點頁面右上角或左上方的 Connect / 連線到代管的執行階段(讓 Colab 幫你開機)。

跟著 Notebook 的提示,先在「Secrets/金鑰」的欄位貼上:
Client ID / Client Secret(申請 Aralia 帳號與密鑰 )
LLM API Key(LLM API Key 可先用 Gemini;之後可換 OpenAI/Anthropic)

依序按每個程式格左側的 ▶(播放 icon):
安裝與匯入
初始化(OAuth 登入、設定 Planet)
貼上你的完整問題(可先用「馬來西亞 GDP × Gini」)到程式碼中

你會看到:
‣ SDK 已公開在GitHub上,你可以用任何 Git 工具(如 SourceTree)把專案拉下來,閱讀與練習。
https://github.com/araliadata/AraliaOpenRAG
Aralia OpenRAG SDK 中使用 LangGraph 作為核心協調框架,實作了一個 AI 工作流的數據分析系統。LangGraph 提供狀態管理和工作流協調,該管道處理使用者的提問並使用 Aralia 數據平台生成數據驅動的洞察。
有別於以往的SDK,開發者無需詳細理解SDK內部運執行細節,而是委由LangGraph中引用的AI (LLM)來協助“理解” SDK運作方式,並自動決策該怎麼運用SDK(諸如給定參數、解析處理完的結果)。
開發者需要做的事項如下:
系統會依照LangGraph中定義好一步步的順序,完成Tool的使用與呼叫。
過程中間,使用者不需要理解Tool該怎麼呼叫,僅需要知道Tool的功能即可。
LangGraph 的定義可參閱下方範例:
主要工作流使用 LangGraph 的 StateGraph 實現:
https://github.com/araliadata/AraliaOpenRAG/blob/main/core/graph.py#L59-L85
你輸入「完整問題」,系統用 LLM 的理解能力判斷你要什麼資料,然後依序呼叫五個工具節點:
找資料集 → 規劃欄位/圖表 → 決定查詢條件 → 執行查詢 → 產生洞見。
整個流程建在 RAG(先找資料、再生成) 與 向量語意檢索 之上。
graph LR
A[Question] --> B["Aralia<br/>Search<br/>Node"]
B --> C["Analytics<br/>Planning<br/>Node"]
C --> D["Filter<br/>Decision<br/>Node"]
D --> E["Analytics<br/>Execution<br/>Node"]
E --> F["<br/>Interpretation<br/>Node"]
F --> G[Answer]
subgraph "Workflow"
B
C
D
E
F
end
style A fill:#e1f5fe
style G fill:#e8f5e8
style B fill:#fff3e0
style C fill:#fff3e0
style D fill:#fff3e0
style E fill:#fff3e0
style F fill:#fff3e0
A:確認 Key 是否正確、未過期、配額足夠
A:檢查三點: